当前位置 首页->信息->水产渔业->休闲渔业->西施舌
西施舌

  概说:西施舌(Mactra antiquata Spenbler)隶属软体动物门(Mollusca),半腮纲(Lamellibranchia),帘蛤目(Veneroida),蛤蜊科(Mactridae)。西施舌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沿岸以及日本、印度半岛和中国沿海。在我国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等省区均有分布,福建、广东等地资源较丰富。他形似文蛤,贝壳略呈三角形,壳软薄且光滑,具有黄褐色发亮外皮;壳顶在背缘中央稍前方,略高出背缘,前方稍凹;后方稍突出,腹缘圆形,在壳顶部呈磨蚀状,顶部淡紫色,显得娇丽而俏丽。外韧带小,内韧带大,棕黄色。铰合部宽大,左壳主齿1枚,右壳主齿2枚,侧齿呈片状。壳内面淡紫色,壳顶部颜色较深。外套痕与闭壳肌痕明显,外套窦短二宽。生长线细密而明显,无放射肋。

  生态习性:西施舌生存的底质以粒径0.005~1mm的细纱为主。其中,壳粒直径大于0.005mm的约占90%,小于0.005的约占10%。沙多呈灰黑色,密度较大;西施舌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浅海10米左右水深的细砂或砂泥底质中,营埋栖生活。适应水温8~30℃,最适水温17~27℃,适应盐度17‰~25‰,最适盐度20‰~28‰。PH值适应范围:7.4~8.6,最适pH值8.0~8.4。它具有迁移习性,随着个体的生长,从低潮线附近向浅海较高盐度水域迁移。西施舌的成体摄食属于被动滤食方式。

  繁殖特性:满一周龄的西施舌开始性成熟。西施舌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夏之间,广东、福建在4~7月份。

  繁殖方式:西施舌雌性生殖腺呈乳白色,雄性成米黄色。西施舌在自然海区里排放精卵,大多在大潮期间。5~7月,养在室内的西施舌大量换水后的下半夜,经常出现排放精卵。壳长10cm左右的个体产卵量达到300万~400万粒。

  苗种培育:稚贝培育以扁藻、菱形藻和直链藻为主,辅以金藻、角毛藻、异胶藻。初期稚贝经20~30天培养,大多数体长达到1mm,如水管形成,开始进入较稳定的穴居生活。再经过20~30天培养,稚贝体长达3~5mm。

  成贝养成:西施舌的人工养成方法有:围网养成、池养、浅海增殖等三种方法。西施舌的生长速度较快,在自然海区生长的个体满1年的体长可达4~6厘米,体重为20克左右;满2年的体长可达8~9厘米,体重为110克左右;满3年的体长可达10~11厘米,体重为140~150克。

[1]
相关信息
饲料杂志英文版
辽ICP备18014738号-1
版权所有:2008(C)饲料工业杂志社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金沙江街16号6门 电话:024-86394669 传真:024-86276127
Copyright@2008 3dfeed.cn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Production
沈阳养老院